教学质量监控制度
为了使学生“人人达标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,形成为少数学生个别辅导的教学氛围,稳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,提升学校教育品牌,特制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。
一、一级监控:学校监控(主要由教学部门负责)
(一)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。
(二)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制度,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。
1、备课
教师在教学中,熟悉整册教材,并由备课组长负责,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队整理,有的放矢地完成两项作业,即备课修改、课后练习。每月备课检查不少于两次。
2、上课
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,形成“备课、上课、听课、评课、改课,再上课……”的新的教学常规,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。
3、听课
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,其中3节为拓展课,每周三为随堂听课日,与检查教案相结合,每周行政会议交流听课反馈;骨干、组长听课15节,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,并能给其中的5节以上的课提出合理的建议;教师听课8节,有详细的听课记录。
(三)每月召开教学例会,研究、讨论、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。
(四)每学期分年级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,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量、批改情况。
二、二级监控:教研组监控
(五)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,做到计划、时间、内容、小结四落实。
(六)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任教年级学科知识点的重点训练项目,作为教研组第一次活动内容。
(七)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科任教教师备课、作业检查,有记录并及时反馈。
三、三级监控:教师自控
(八)教学人员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。
(九)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,认真作好记录,学期结束前一周交分管学科领导检查。
(十)积极参加区、校组织的教研活动,出勤率力争100%。